嘉基愛加1《嘉義基督教醫院》

公益點滴

其它- 讓愛無憾

張貼日期:2022/3/1 點閱:373

讓愛無憾

內科/林慈珍專科護理師

窗外蛙鳴讓夜顯得特別寧靜,我翻來覆去沒有一點睡意,先生按耐不住問我為何不趕緊入睡,對於非醫療背景的他,我只能回答「太熱了」,其實我是因為今天在工作中做了四道人生(註1)的引導,正在思考接下來該怎麼做。

80來歲的陳伯是血液透析室的模範生,九年來風雨無阻,每週三次準時來院報到。他於2016年的透析常規X-ray檢查中,發現左上肺葉疑似癌症病灶,經與胸腔科會診後,醫師與家屬討論如何後續治療,由於年事已高,便決定不進行任何介入措施,將採緩和療護(註2)措施。

陳伯的主要照顧者是二兒子,50多歲退休後剛好父親生病,又住得近,因此照顧責任就落在他身上,平時父子倆相處充滿趣味,關係也十分緊密。

到了2020年的冬天,陳伯呼吸費力情況加重,也越來越嗜睡,但叫喚可醒,意識清楚,可以明確說出每位透析室護理師的名字,然而因病情惡化迅速,陳伯的二兒子在某次透析治療中,也向我諮詢了一些狀況發生時的處理方式。他告訴我,他直覺爸爸就快離開了,家人們已有心理準備,叫我不要擔心,我思考了一下後拋出幾個問題:「我知道你們準備好了,但真的準備好了嗎?想請問你,有跟爸爸說你愛他嗎?有對父親表達他這一生為家庭付出的感謝嗎?」空氣瞬間凝結,這位鐵漢兒子兩行熱淚直直落下,舉手請我不要再說下去。當下,我懂他悶在胸口的心情,也沒有繼續說下去,確認病人沒有問題後,我就繼續進行一天的工作。

一小時後,他來護理站找我,我決心切入重點,向他講述「四道」的精神。我告訴他,曾經我也遺憾過,因為沒有機會對養育我的父親說感謝,「正因如此,我不能讓你有遺憾。」講到這裡我哽咽,而他淚流滿面,此時桌上多出來一疊衛生紙,似乎鼓勵著我繼續說下去,我接著說:「人要離開今生的軀殼前,會經歷一段痛苦的歷程,此時家屬很重要,要讓即將離去的人了解自己這一生的價值,讓他能安心離開。」我也告訴他,這樣做是在療癒病人與家屬,讓生死兩相安。語畢,我們哭成一團,我希望他能嘗試引導年邁的母親及其他手足,真切地向父親「道愛」與「道謝」,確實做到「讓彼此無憾」。

回頭想想,「準備好了」並不代表事情發生的當下就能冷靜應對,但如何引導家屬面對疾病末期及死亡的到來,從專業角度看,這是必須學習的。推動透析安寧是我一直想要做的事情,唯有如此,病人才會真正獲得善終及尊嚴。

今早踏入透析室,我看到那張空蕩蕩的床位,其實早在三天前,我就知道那張床的主人不會再回來了。查房查到一半,正如預期,陳伯的二兒子來找我了,他可能不知道,這三天的日子對我來說很是煎熬,我擔心有不尋常的變化,而這不尋常的變化也真的發生在週末晚上。

見到了我,他希望能夠跟我談談,我放下手邊繁忙的工作,引導他坐在護理站內,此時他紅著眼眶,說著週末來臨前的那個晚上,父親彷彿一切都好轉了過來,問了家裡的生意、賣了多少東西、賺了多少錢,也關心其他手足的近況,當下身體似乎沒有什麼病痛。他也依照我的指示,引導了兄弟和母親一起感謝父親對這個家庭的貢獻,甚至,當晚還一起回憶了過去的喜怒哀樂,那是他們一家近期最美好的時光,「從沒看過父親那樣精神抖擻地在關心每一件事情,我看到了父親最慈祥的笑容。」說到這裡,鐵漢的眼眶滿是淚水。

預期當中的事還是會有意外,週一早上,陳伯躺在急診室裡,入急診的原因是跌倒導致右腳股骨(大腿骨)骨折。陳伯的二兒子來找我,想問問我的意見,他希望父親能在不疼痛的狀況下走完人生,我反問:「那父親的決定是什麼呢?」他說,父親只對他說了一句「你決定就好。」最後,我肯定他希望讓父親接受安寧療護的決定,似乎也看見他心裡的那顆石頭穩穩地落了下來。下班前,我請護理師撥電話,確認最後的決定,電話中,他表明父親不再接受透析治療,將選擇安寧療護做為人生的最終站。

很多人不了解安寧療護的真諦,認為放棄就是不孝順,但換位思考,如果我們是病人,真的願意被插滿管子、終身躺床且無法表達自己真實的意見嗎?今天下班,煮了一桌不算太差的菜色,看到孩子們吃得開心,我想這就是父母親對孩子最簡單的愛,四道人生最終回,希望他們一家沒有遺憾。

*註1:四道人生──道謝、道歉、道愛、道別。

*註2:緩和療護──為罹患嚴重或不可治癒疾病之患者舒緩症狀和身心壓力。

捐款支持重症與安寧療護工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