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台野狼125,載著祖孫倆,越過山林,這是他們唯一的交通工具。
今天是呈呈到早療據點上課的時間,摩托車從小小的斜坡上來,阿公很有活力的向老師說:「孩子交給您了」,然後轉頭慈愛地向著孩子「要認真上課哦!」
5歲的呈呈有著深邃的五官、大大的眼晴、個性活潑卻帶著一點緬腆,他住在美麗的阿里山,房子周遭就是一片小森林。
呈呈出生後,因父母親工作的關係,常常搬家,不規律的作息也讓呈呈常常生病。一年多前阿公跟阿嬤愛孫心切,就把呈呈接回親自照顧。
在篩檢活動中,嘉基早療中心發現呈呈有遲緩的現象,經醫療團隊評估後,確診他也是一個因缺乏生活刺激而遲緩的孩子。除了讓阿公、阿嬤了解目前呈呈在發展上的困難與不足,早療團隊也迅速提出未來的療育規畫,阿公、阿嬤在難過之餘還是用著樂觀的態度,極積的配合著早期療育課程的進行,期待孩子的學習及發展能步上軌道。
我們看見他的改變!
「記得剛見面時,問他平常喜歡什麼?他只會回答一個字『玩』,繼續問玩什麼?只會回答『車』,但同齡的孩子在面對同樣的問題時,往往會有更多完整的長句子表達,像是變形金剛的車、大卡車,或是積極地分享、示範如何去玩。」
張老師說,呈呈已經五歲多,但在認知、語言的發展程度大約只有三、四歲,以成人來說,落後一、兩歲好像沒什麼,但是兒童不同,他們正值腦部發育的關鍵期,一旦錯過,那就是一輩子的事情。像呈呈這樣的狀況並非天生,而是後天缺乏外部環境刺激所致,孩子有時候甚至會因為無法描述簡單的生活事件而生氣吵鬧。
為了讓呈呈穩定的進步,社工先進行到宅,從家庭生活照顧與親職教育開始,讓阿公、阿嬤清楚地知道孩子發展的重要觀念;接著安排呈呈每周到樂野的早療據點進行療育,省去了阿公奔波的辛苦,提升接受早療的意願。
與其他接受療育的個案相同,阿公、阿嬤必須一起接受親職教育及諮詢的輔導,老師甚至訂定了祖孫回家需要一起完成的功課;最後,讓呈呈在據點的教具屋借用適合的操作性玩具帶回家,回家後由阿公、阿嬤陪同一起玩,並在下週由老師驗收成果。
短短不到半年的據點療育課程與家庭親職輔導,呈呈已經在認知的發展及語言的表達有大幅進步,從無法描述簡單的生活事件,到現在可以與老師主動分享生活索事、看圖說故事、簡單的數量加減等…
在地的早療據點,不僅省下老師到宅服務的交通時間,讓更多孩子有機會進行療育,也為阿公每週省下三個半小時到市區看診的機車車程。
而呈呈最有成就感的時候,就是能在每週通過玩具驗收時,從老師手上拿到獎勵品;另外還會讓他選擇下一個自己喜歡的操作玩具,作為鼓勵。